English

编辑仍须努力

2000-12-06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《中华读书报》2000年9月27日发表了诸焕灿的《堂堂大教授不知〈四库书〉》。文章的大意是说余秋雨的专业是戏剧,是一个与人文亲近的专业,对文化修养应该是高且深的。然而,在他的大作《山居笔记》中,却写有在王国维的书架里有《古今图书集成》、《四库全书》。作为大学者的王国维藏书虽富,对于仅印64部,多达一万卷的《古今图书集成》是否有藏,已很难说。至于《四库全书》(共收书三千五百零三种,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,共分抄七套,分藏七阁)到王国维(1877—1927)在世时已只存四部,这四部《四库全书》全归国家收藏,任何个人都是绝对不可能收藏的。余秋雨连《四库全书》都不清楚,以为可由私家收藏,实在是太遗憾了,大大有损余先生的声望和文名。

《中华读书报》1999年9月13日发表过林声题为《陈原书话》的文章,认为陈原选编的《陈原书话》语言丰富,叙说徐缓,尤其是“中编”的短文,简直就是书话的范文。然而《陈原书话》中也不免存有几处文字令人疑惑,接着举了两个例子。

诸文是说余秋雨名声很大,文化修养却不够;林文是说即使是陈原这样的大学问家的文章也有疏漏之处。由此我想到不论是余秋雨先生不知《四库全书》,还是陈原先生文中“也不免存有几处文字令人疑惑”,固然有作者的原因,那么编辑又是如何加工整理的呢?

新闻出版署1997年6月发布的《图书质量保障体系》中明确规定:“在选题获得批准后,要做好编前准备工作,加强与作者的联系。稿件交来后,要切实做好初审、复审和终审工作,三个环节缺一不可。三审环节中,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。在三审过程中,始终要注意政治性和政策性问题,同时切实检查稿件的科学性、艺术性和知识性问题。”按照上述规定,不论是余秋雨先生的《山居笔记》,还是陈原先生的《陈原书话》,出版前都经过了三个编辑审稿,那么这三个编辑都干什么去了呢?难道都不知道《四库全书》是一部卷帙浩繁的丛书,任何个人都是绝对不可能收藏的?我想应该是知道的,至少不会都不知道。成书出现这样明显的硬伤,不外乎是:书稿是名人的,不用仔细审读,有问题未发现;因为是名人的书稿,编辑不敢修改。这就提出一个问题,名人的书稿如何审?答案只有一个,编辑审稿既是对读者负责,又是对作者负责,因此审稿不能以作者的地位、名望高低而决定不同的审稿原则。如果作者轻视编辑审稿,而编辑又放弃编辑责任,那就等于取消编辑工作。

(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朱 峰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